主要危害着色或近成熟的果粒,造成果粒腐烂;着色后的果粒发病,初期在果面上产生针头大小(xiǎo)的淡褐色斑点或雪(xuě)花(huā)状斑纹,其后病斑逐渐扩大,呈凹陷的深褐色圆形病斑,其上密生轮纹状小(xiǎo)黑点;天气潮湿时,溢出粉红色黏液。发病严重时,病斑可(kě)以扩展到半个或整个果而,果粒软腐,易脱落,病果酸而苦。
(1)农业防治:收获后及时清除损伤的嫩枝及损伤严重的老蔓,增强园内的通透性。结合冬春修剪,彻底清除病残嫩梢、叶,拾净残屑,带出葡萄园处理(lǐ),减少病源。结合培管,深沟高垄,降低园内温度,减轻发病程度。合理(lǐ)施肥,2500kg高产葡萄园,施纯氮量应控制,做到有(yǒu)机肥与无机肥结合,氮、磷、钾肥相搭配。
(2)药剂防治:从6月上旬开始喷10%苯醚甲环唑水分(fēn)散粒剂800-1300倍液,或30%苯甲·嘧菌酯悬浮液1000-1500倍液,或25%咪鲜胺乳油800-1500倍液。隔15天左右喷1次,连续喷3~5次,在葡萄采收前半个月应停止喷药。
(1)时期 从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,以后逐渐增多(duō),7~8月份果实成熟时,病害进入盛发期。
(2)气候因素 病原孢子产生最适温度為(wèi)28~30℃。6月中下旬日降雨量在15~30mm,田间即可(kě)出现病原的孢子,以后陆续降雨,孢子也不断出现。葡萄成熟期高温多(duō)雨常导致病害的流行。
(3)栽培因素 留果过多(duō),施用(yòng)氮肥过多(duō),架式过低,蔓叶过密,通风透光不良,利于发病。地势低洼,土壤黏重,空气不流通,发病重。